全力打造智能社会治理的“雁城模式”

长按二维码关注

来源:衡阳市人民政府网

 2021年,我市被中央网信办等8部委确定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特色实验基地。近年来,围绕“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智能社会治理的“雁城模式”,持续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管理智慧化、服务精细化水平,增强市民群众在数字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今年10月,石鼓区488个点位925组智慧垃圾分类收集箱已全面启用,实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一站式”管理,持续完善“一网统管”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制定“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处置”及“智能监控发现—响应”机制的双闭环管理体系及数字化处置流程,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数字化治理从云监控向云处置的升级深化。

AI督导,提升垃圾分类质效

每天早上7时20分,石鼓区青山街道西湖一村社区李女士都会拎着分好类的生活垃圾下楼,在智慧垃圾分类箱雷达感应自动开盖后,她将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门别类扔进对应的垃圾箱,箱体上的2个AI摄像头,一个自动识别垃圾投放人信息,一个实时感知垃圾混投及满溢情况,实时评估垃圾分类投放质量,把垃圾投放人和垃圾投放质量进行关联,实现数字化垃圾分类溯源。

石鼓区作为实验基地建设第一批应用主体,目前,该区7个镇街33个社区488个点位925组智慧垃圾分类收集箱已全面启用,有效破解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不便、效果不佳等“痛点”“难点”“堵点”,让市民群众切身感受垃圾分类工作带来的成效和变化。

技术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自2021年,我市引进“智联网+人工智能驾驶”的环卫作业车,实现了主路面、辅道、人行道、背街小巷全覆盖,大大提升环卫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工作业的安全隐患。

依托AI、图像识别、精准定位等先进技术,人工智能驾驶环卫作业车,遇到障碍物精准识别并自动绕行,利用智能网联云平台,实时监控设备作业路线和运行情况,解决垃圾转运无法溯源、动态转运需求和转运资源无法实时匹配等问题,实现了垃圾转运、清扫保洁车队的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全过程数字化追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推动无人作业的夜间工作模式建设,提升车辆利用率,缓解白天交通拥堵,降低人为失误造成的事故概率,提升环卫作业的安全性。

智能网联,赋能智慧城市治理

在智能网联云平台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后台可直观地看到车辆运行路线、垃圾收集站点、事件处理等作业情况,该平台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环卫管理所涉及的人、车、物、事进行全过程实时调度管理及数据统计分析,合理设计专业化、多维度、图文一体的信息化“智慧网”,推动作业模式规范化、作业状态精细化、作业考核智能化。

智能网联云平台对重点作业车辆运行路线、耗能、收集点垃圾量、作业质量等实时进行大数据回传,实现环卫工作信息化监管。对垃圾清扫、转运等流程进行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全流程监控,实时采集车载数据,对车辆位置、运行轨迹、行驶状态、收运记录、垃圾去向、清扫任务状态以及突发情况进行监控,实现作业车辆智能实时调度,促进高效能作业。

此外,智能网联云平台利用基于智能网联采集、挖掘到的大数据,传输至后端进行分析、记录形成有效的信息,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相结合形成庞大的资源信息库,实现人与城市的可视化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对城市交通、城管和安防等运行问题进行管理、评估和预测,为智慧城市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和决策支持,赋能智慧城市治理。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进我市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特色实验基地建设,全面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为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贡献城管力量。

信息来源说明

-原文地址-
https://www.hengyang.gov.cn/xxgk/dtxx/hydt/20241115/i3507176.html
 

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不迷路^_^


我们愿景

城市更繁荣

乡村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