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各级工会要切实履行暖心惠民的服务责任,把全心全意服务职工作为工会工作生命线,着力构建独具工会特色的普惠性、精准性、常态性服务体系,使广大职工群众的生活更美、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精心探索服务模式。在继续做好送温暖、送清凉、爱心助学、疗休养、职工互助等传统服务事项的基础上,支持和推动基层工会因地制宜、勇于探索,以提高职工生活品质为出发点,研究推出新的服务实事项目。发挥社会组织扎根群众、服务群众的专业优势,启动“昆工同心聚力前行”合作项目,策划推出职工集宿区便民服务、困难职工家庭微心愿圆梦活动、农民工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夏令营等特色事项。深入实施女职工康乃馨服务行动,举办“昆工‘她’课堂”系列活动,推进职工子女托育托管服务,培育一批品牌爱心托管班,让更多职工“上班带孩两不误”。筑牢困难职工帮扶救助防线,提高送温暖基金和互助福利基金的使用效能,加大临时困难救助力度,强化大病救助、助学救助、急难救助。
精准配给文体活动。聚焦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多元文化服务供给,依托工人文化宫、职工图书馆、职工书屋等阵地,为职工提供更多精准、直达、便利的文化服务。深入推进全民阅读进企业系列活动,大力培育“企业职工读书会”,打造职工阅读社群联盟,推动各类企业、园区与书店、书房、书屋等阅读阵地结对,实现阅读资源共建、共融、共享。开拓文体活动新领域,积极筹办职工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涵盖职工文艺汇演、才艺达人秀、主题书法美术展等。举办职工健身乐活赛,推出多种趣味项目打卡体验活动,开展职工篮球、游泳等体育项目培训,丰富职工业余生活。
精致打造职工阵地。建好、建优、建强职工之家等各级各类阵地,推动阵地服务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暖心气。充分发挥模范职工之家(小家)、职工之家窗口单位作用,带动一批基层阵地扩优创效,实现“硬设施”和“软服务”的双向提升。协调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联合推出一批优质服务项目,以此提升职工服务中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中心、户外劳动者服务中心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数字工会平台建设,以职工“爱用、好用、常用”为着眼点,推动“昆工慧”线上平台迭代升级、服务创新,有序上新“惠享蛋糕”“昆工优选商城”等新功能;进一步聚合工会各项服务模块,探索开发家政服务、法律援助、心理咨询、健康科普、职工心声、线上书屋等重点业务应用,创设更多服务场景。